豐田,日本汽車工業(yè)巨頭、擁有八十多年歷史的汽車品牌——它有著自己的驕傲。
2020年,豐田全球銷量952.8萬臺,位列世界第一名,其中,中國地區(qū)貢獻銷量179.7萬臺,占豐田汽車全球總銷量的18.86%。在全球疫情泛濫、經(jīng)濟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國市場依舊表現(xiàn)出了巨大的消費能力。
中國與豐田的緣分始于2003年,那一年豐田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一汽豐田成立。那句“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廣告語也通過電視傳遍了千家萬戶,彼時的中國造車業(yè)還處于萌芽階段,豐田這種享譽世界的老牌車企一進入中國馬上受到熱捧。當年也正是因為在中國市場銷量的快速增長,才幫助豐田超過了福特,躍居世界汽車銷量第二的寶座。
老一輩的消費者應該知道,2004年時,豐田旗下早已名聲在外的卡羅拉進入中國,不過一開始用的并不是卡羅拉這個英文直譯,而是用的意譯“花冠”這個名字。憑借優(yōu)異的性能,卡羅拉迅速成為了豐田公司在中國銷量最好的車型,那時如果你能出門開一輛卡羅拉,在朋友間真的是不小的炫耀資本。豐田這個名字也在潛移默化中成為了一代人的“信仰”。
比亞迪,創(chuàng)立于1995年,最開始的業(yè)務是充電電池制造商,起步僅有20余人,但在創(chuàng)始人王傳福的帶領下短短幾年時間,比亞迪就發(fā)展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充電電池制造商。在豐田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的同一年,比亞迪也在市場中嗅到了不一樣的味道,于是2003年比亞迪收購西安秦川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正式進入汽車制造與銷售領域。
2005年,比亞迪F3誕生,作為比亞迪的“大兒子”,比亞迪F3憑借著親民的價格,和不錯的外形設計及車內(nèi)裝飾,首發(fā)便在市場中受到消費者喜愛。良好的市場反饋給予了比亞迪足夠的信心,也證明了造車這條路比亞迪沒有走錯。
2006年,比亞迪要“搞事情”了。憑借著對國際環(huán)境的預判和解讀,以及自身就是世界一流電池生產(chǎn)商的原生優(yōu)勢,比亞迪開始涉足電動車領域。同年,比亞迪首款搭載了磷酸鐵鋰電池的F3e電動車研發(fā)成功了,但是由于國家政策和充電設施的欠缺,讓比亞迪F3e只能放棄上市。一次挫敗,無法打消比亞迪要研究新能源汽車的決心,同時,比亞迪也意識到未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fā)展趨勢,于是比亞迪開始投入到第一代混動技術以及S6DM的研究項目。
2008年,國家政策已經(jīng)出臺,自身技術也打磨成熟。比亞迪推出了全球首款量產(chǎn)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開啟了自己的“王朝時代”,旗下秦、宋、唐等眾多新能源車型,在市場中獲得了消費者極大的認可。王朝系列車型的誕生,讓比亞迪在2015-2017年間連續(xù)三年斬獲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年度銷量的冠軍,比亞迪也成為了新能源汽車行業(yè)內(nèi)的“帶頭大哥”。
現(xiàn)在,豐田和比亞迪這兩個名字站到了一起。根據(jù)工信部消息,比亞迪和豐田共同制造的汽車已經(jīng)申報。這里面有一個信息值得注意,那就是二者聯(lián)合制造的汽車,其中三電系統(tǒng)全部來自比亞迪。
所謂的三電系統(tǒng)指的是電動機、動力電池、電控系統(tǒng),這三樣是電動車最核心也最基礎的東西。
可能有人不解,作為老牌車企,豐田怎么會連最基礎的東西都要用別人的呢?因為豐田電動車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求生”。
根據(jù)豐田發(fā)布的財年第一季度(2022年4~6月)合并財報顯示,豐田公司凈利潤較上年同期減少17.9%,為7368億日元。而受日元貶值影響,豐田雖然銷售額增長7.0%至8.4911萬億日元(約638億美元)創(chuàng)下新高,但營業(yè)利潤卻下降42%,從上年同期的9974億日元降至5786.6億日元。
豐田財報公布的同時,掌門人豐田章男也在采訪時怒噴新能源(這不是他第一次表達態(tài)度,之前在2020年就發(fā)聲過了),其認為新能源汽車主要靠電池,電池需要充電,而電池充的電還是來源于煤炭,哪里算新能源,并直言新能源的污染要大于燃油車。
可以看到,豐田掌門人對汽車領域的能源變革表現(xiàn)出了不滿和憤怒,而不滿和憤怒的背后傳遞出的其實是豐田公司對變革的不適應,作為老牌車企豐田或許曾想到了汽油車在未來的某一天會被替代,但它沒想到的是這天竟然來的這么快。
豐田不是沒進行過新能源的嘗試,只不過包括豐田在內(nèi)的日本車企走的研究路線和其它國家有些不同——它們更多的投入研究在氫燃料混合能源領域。1997年,日本就量產(chǎn)了世界上第一款混合動力轎車Prius。日產(chǎn)的聆風leaf,也曾經(jīng)是世界上最暢銷的電動汽車。日本車企擁有全球最多的純電動汽車專利,其以豐田為首的日本車企,幾乎壟斷了油電混動、氫能源燃料車等技術。
技術的壟斷本來應該是豐田在市場上的致勝法寶,但俗話說“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例如特斯拉就走出了不同于日本車企的另一條路,并帶動了世界其它車企一起繞過日本的氫能源技術,開發(fā)出了我們現(xiàn)在熟知的鋰電池技術。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yè)都無法阻擋。不適應市場的變化,只能被市場淘汰,這也是為什么前文說豐田于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第一步是活下去。當年的諾基亞也是堅信功能機才是手機的未來,而今天世界早已在智能機的“統(tǒng)治”之下。
這次豐田與比亞迪的合作,就是豐田做出改變的第一步。
原標題:氫燃料與鋰電池的較量,誰贏了?未來會反轉(zhuǎn)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