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說,增程式和混動兩個模式可能同為最好的答案。但以長遠的角度來看,隨著技術發(fā)展以及政策風向的變化,增程式和混動也注定只是過渡性的產品,而未來,必然是屬于氫能的。
伴隨電動汽車銷量連創(chuàng)新高和民族新能源品牌崛起,人們對氫能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這時候,大家普遍認為純電、混動、增程式將瓜分燃油車讓出的市場,至于氫能則希望不大了。
其實,這個觀點未必全面,特別是只關注了乘用車,忽視了商用車;只關注了交通領域,忽視了工業(yè)領域。因為消費者肯定會去關注轎車、SUV嘛,誰沒事會整個重卡玩呢?實際上,商用車的數(shù)量雖然不多,碳減排壓力卻不小,氫燃料電池技術不可替代。
為什么呢?
因為這些能源里面,只有氫補能速度非??焖?,且沒有續(xù)航焦慮,最關鍵的是,氫幾乎是可以無限再生的終極能源。
地球上的水占地球71%,全球海洋總面積約3.6億平方公里,約占地表總面積的71%。而水可通過電解成氫,成為一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
氫燃燒性能強,點火速度快,因為與空氣混合可燃范圍廣,他的熱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學燃料、生物燃料中最高的,能夠快速的讓車輛進入高效率做工的狀態(tài)。
目前最新的技術,氫燃料電池最高熱效率可達到66%實現(xiàn)量產,雖然比不上電池的85%銷量,但是卻遠超燃油車的40%熱效率。而且還沒有電池的續(xù)航焦慮和補能低效率的問題。
然而我們國家主要制氫還是依賴于煤原料,這種叫做灰氫的制作方式雖然成本低,但是產生的碳排放巨大。每制一噸氫就相當于排放15-20噸的二氧化碳,非常不利于環(huán)保。
當然制氫的方式可不止這一種,比如藍氫和綠氫,其中綠氫就是最為終極的能源所在。只可惜日本從70年代就開始研究氫能源,一堆繞不開的專利讓制氫也不容易,所以目前制氫費用高昂,便宜的卻又達不到理想碳排放,這項技術的攻破是需要時間的。
不過真沒希望嗎?那也不是。
22年6月份,各地都發(fā)布支持氫作為能源的政策,其中共有27條涉氫政策發(fā)布,5地出臺氫能產業(yè)規(guī)劃,分別為:上海市、河北唐山市、山西呂梁市、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及甘肅酒泉市。
其中,在各地的長期規(guī)劃發(fā)展指導文件中均特別指出:到2025年,要建設各類加氫站、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獨角獸企業(yè)、建成國際一流的創(chuàng)新研發(fā)平臺、以及增加氫能源的產業(yè)鏈接。
比如:《上海市氫能產業(yè)發(fā)展中長期規(guī)劃(2022-2035年)》中指出:到2025年,建設各類加氫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獨角獸企業(yè),建成3-5家國際一流的創(chuàng)新研發(fā)平臺。
政策的側傾,必然會加快氫能的發(fā)展,所以我才看好氫能成為未來。13年,一臺特斯拉進入中國開啟電動車時代,一直到22年中國比亞迪站在全國第一的位置只用了9年時間。
也許在政策加速,氫能成為動力來源的年代,還用不了9年的時間。
原標題:混動、純電、增程式、氫能,誰才是新能源汽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