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鹵化鉛鈣鈦礦在可穿戴光電子學領域展示了廣闊的應用潛力,然而其實際應用的障礙在于它們在光、水分和溫度應力下的不穩(wěn)定性、有害的鉛離子泄漏以及大規(guī)模批高生產率下均勻發(fā)光紡織品的制造存在困難。
為了克服這些障礙,中山大學吳武強教授團隊聯(lián)合昆士蘭大學王連洲教授團隊,通過簡易靜電紡絲技術制備了高通量、低成本、超穩(wěn)定的大面積(> 375 cm2)鈣鈦礦復合纖維編品(PLT)。該鈣鈦礦紡織品展現(xiàn)了明亮且窄帶光致發(fā)光(光致發(fā)光量子產率(PLQY)49.7 %,F(xiàn)WHM <17 nm),室溫條件下的T50發(fā)光時長可達14193小時,展示了優(yōu)異的水穩(wěn)定性(浸泡水時長> 3300 h),耐強紫外線照射,高溫耐受性(高達250°C)和壓力激增(30MPa)。防水的鈣鈦礦紡織品經受住了強烈的水沖刷,沒有任何可檢測到的鉛離子浸出。此外,該發(fā)光紡織品的成本為~0.05 $/cm2,顯示了低成本大規(guī)模生產的前景,這些低成本和可擴展的PLT可以滿足在海上救援中的突破性應用。
與之前關于聚合物封裝鈣鈦礦復合材料的研究不同,在本研究采用了一種簡單的單噴嘴靜電紡絲方法,可以直接、連續(xù)地大規(guī)模生產PLT,生產率可以達到~1500 cm2/h。在該體系中,鈣鈦礦被包裹在聚合物、環(huán)糊精超分子和氟化疏水劑的新型纖維中,其中疏水性樹脂聚合物作為載體加載鈣鈦礦納米顆粒,提供防水性能的同時并確保其機械靈活性。具有主體結構的桶狀環(huán)糊精分子(HPβCD),其沿內外腔壁具有多齒羥基,可以與鈣鈦礦強烈相互作用形成穩(wěn)定的主客體復合物,同時鈍化鈣鈦礦的晶體缺陷。而全氟硅烷(PFOS)作為一種分離的納米相成分加入到CsPbBr3@HPβCD纖維復合材料中,一方面,極疏水的PFOS可以自發(fā)地完全覆蓋纖維的外表面。另一方面,疏水PFOS分子中許多氟(F)原子可以與HPβCD中的-OH基團形成強大的氫鍵,從而構建厚度約為50 nm保護層,來增強CsPbBr3@HPβCD復合纖維的防水性。
考慮到海洋環(huán)境和真實環(huán)境是復雜和動態(tài)的(如水流、pH值和深度),我們特意研究了PTL的抗酸/堿性,并在隔離毒性成分方面評估了其安全性和可靠性。CsPbBr3@HPβCD@PFOS紡織品在pH = 1.2(PLQY = 31.4%)和pH = 12.8(PLQY = 36.3%)的水中浸泡24小時后,保存了其PLQY的~63-73 %。在該研究中,PTL的在水中的高壓耐受性也進行了評估,其表明當救援者或者潛水儀器潛入深海時,在高壓30 MPa擠壓(與海底深度相關)下,相當于3000米的深度時,PLT仍然保持了其初始PL強度的38%,F(xiàn)WHM略有增大(圖2a)。此外,CsPbBr3@HPβCD@PFOS的PLT顯示出很強的抗水性,即使在浸泡3260 h后(圖2b),依舊保持85%的熒光強度。
利用自制的動態(tài)水裝置模擬了570 mL/ min快速流速下沖刷下PLT的真實情況,結果顯示PLT可以在連續(xù)發(fā)出綠光(圖2c)。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測量結果表明,在動態(tài)水沖刷的3300小時過程中,泄露的Pb2+濃度僅僅為3.94 ppt,這低于世界衛(wèi)生組織規(guī)定的安全飲用水(<0.01 ppm)的Pb2+濃度8個數(shù)量級。這種抑制鉛離子泄漏的優(yōu)異能力可以歸因于HPβCD團簇對重金屬離子的原位封裝和有效的化學吸附。此外,聚合物基質和外層的PFOS物理屏障可以有效地將Pb2+離子固定在樹脂/納米硅烷復合材料上。
這項工作,將促進下一代智能和可穿戴光電子領域的發(fā)光紡織品的大規(guī)模生產和實際應用。這一成果發(fā)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文章第一作者是中山大學博士后田甜博士,博士生楊梅芳,王連洲教授和吳武強教授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2005355),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2022A1515010282)和中山大學基礎科研業(yè)務費基金(22qntd2305)的資助支持。
原標題:中山大學吳武強教授等: 大面積防水、耐用的鈣鈦礦發(fā)光紡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