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沈陽首個適合居住生活的全太陽能房亮相,在128平方米的空間內囊括了臥室、衛(wèi)生間、廚房、客廳;冰箱、電視、熱水器、電暖氣、電腦等全部生活必要設施一應俱全,但是在這座房子里使用這么多電器,卻全部靠著太陽能發(fā)電來運轉,不需要花一分錢的電費。
近日,記者專程來到位于沈陽工程學院的太陽能房里進行實地體驗,揭開太陽能房不花一分錢電費的奧秘所在。
外墻結構類似漢堡包
白色的外墻,天藍色的房頂,除了房頂上鋪了一層薄薄的太陽能板,乍一看,這座太陽能房跟一座普通的彩鋼房沒有區(qū)別。
這座太陽能房的主人,沈陽工程學院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鞠振河告訴記者:“這座房子看似和普通的彩鋼房外形上沒有什么區(qū)別,但是它的結構可是大不相同,我們現在看到的就像是它的‘外衣’,是套在一個大的‘火柴盒’里的。”
鞠振河告訴記者,之所以一般的房子不能夠很好地保溫,主要原因就是房子在建造過程中產生很多“熱橋”。
通俗來講,“熱橋”就是屋內與屋外連通的一個通道,從屋內地面接合到屋外地面,到一些房梁與外界的連通,再到能夠透風的窗戶等等,這些都屬于“熱橋”。“就好比一個人,雖然他穿著厚厚的羊皮棉襖,但是是個半袖的,就算他的身體再暖和,熱量也會從裸露的胳膊向外散失,所以就算你穿得再厚,也還是會很冷。要想房子能夠保溫,首先就是要阻斷這個熱橋。”鞠振河說。
所以,這座太陽能房的四周包括底座和屋頂,全部都是采用20厘米厚的特殊材質包裹的,結構類似漢堡包,兩層鋼板中間夾著具有特殊保溫、耐熱、防火性能的發(fā)泡劑,再在外部涂上耐腐蝕的材料,這樣一來,這座太陽能房就像是由一個高科技“外衣”包裹的火柴盒一樣,將熱量損失降到了最低。
房檐和玻璃有講究
鞠振河介紹,太陽能房的屋檐在設計和建造的時候與水平線呈30度角,主要是因為北半球冬天的太陽高度角小,陽光就可以直接照進屋內;而到了夏天,北半球太陽的高度角大,陽光就被房檐遮住了,屋內就不會有陽光照進來。
在每座房子中,熱量損失最為嚴重的就要數窗戶了。“我們現在一般家庭的窗戶都是兩層玻璃,而我這個窗戶是三層玻璃,這樣保暖性就要比普通玻璃好;另外,我使用的這個玻璃仔細看會發(fā)現上面整齊排列的小點,這些點是用來抽空玻璃里的空氣,使玻璃更加密實。而且在鑲玻璃時,玻璃與窗戶框之間的縫隙也全部用封外墻的發(fā)泡劑糊住,防止出現熱橋。”鞠振河說。
每天可輸送約50度電
房內,LED燈、地板,電暖氣、電視、飲水機、冰箱、洗手盆、坐便、電腦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唯一跟普通住家不同的是,門口多了一個大電箱。
鞠振河解釋稱,這個大電箱是為這個太陽能房供電的總操作平臺。按照全年每天平均光照5個小時計算,這個大電箱每天可以為整座房子輸送50度電。
一般城市家庭的每天用電量在8至10度之間,所以這50度的發(fā)電量完全可以供給太陽能房的全部用電量,包括大功率的空調、微波爐、電暖器都可以正常使用。
在記者體驗的4個小時中,室內的溫度監(jiān)控設置顯示的室內溫度一直在20-20.06℃。
晚上也不用擔心沒電
太陽能房到底是怎么實現這些功能的呢?它的關鍵就是房頂的那層太陽能板。
屋頂的南、東、西三面有序地排列著330塊太陽能板,容量一共為10千瓦。南邊外墻的玻璃下面也整齊地鋪了一層太陽能板。太陽能板在陽光照射后,通過屋內的大電箱轉化為電能,供給屋內的電器。
那如果到了晚上沒有太陽怎么辦?鞠振河表示,大電箱里配了一個大容量的蓄電池,太陽能板發(fā)電后產生的電量可以存儲在蓄電池中,這樣即使到了晚上也不用擔心沒有電了。
試用一年后有望推廣
這么神奇的太陽能房成本是多少呢?“30萬元。”鞠振河回答,“并且它的使用壽命可以達到50年之久。”
鞠振河表示,這座太陽能房將在進一步升級改進之后,再原樣制作兩套,無償提供給示范家庭使用一年的時間,再繼續(xù)對調研數據進行采集和優(yōu)化,改進之后達到量產,應用到質勘探、建筑工地、農村家庭以及一些度假別墅中;還將設計多種戶型,從60平方米至130平方米不等,來應對各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