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可再生能源電力附加與綠證——補貼問題何解?根據我國目前現行的制度,可再生能源補貼的唯一來源是可再生能源電力附加,面對補貼虧空的狀態(tài),當前來看,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力附加與實行配額制是當前的兩大途徑。
據王斯成介紹,截止到2016年底,風電和光伏補貼拖欠資金已經達到500億元,最長拖欠周期3年;根據不完全統(tǒng)計,各個光伏企業(yè)被拖欠補貼資金少則幾億元,多則幾十億元。如果按照2020年光伏累計裝機2億kW ,則補貼資金缺口將超過3000億元。
王斯成認為,如果從2018年起電價附加增加到3分/kWh ,則到2020年3年內大約可征收2800-3000億元,即可完全解決補貼拖欠問題。從自愿綠證的認購情況來看并不樂觀,如果實行綠色證書+強制配額,那么按照全國電力需求每年6萬億度計算,燃煤火電大約4萬億度,如果15%綠色電力配額,則每年6000億度電綠電,每度電綠色證書0.2元,則每年可征收1200億元;強制配額10%,每年可征收800億元;強制配額5%,每年亦可征收400億元。
據水電總院透露,隨著電力體制改革,在燃煤標桿電價波動的情況下,可再生能源的補貼制度從差價補貼轉為固定補貼模式的趨勢日益明朗,而強制配額制目前正在研究當中。
事實上,光伏投資企業(yè)面對補貼拖欠的情況已經略顯“力不從心”,某業(yè)內人士認為,從資金成本上計算,民營企業(yè)在面對補貼拖欠時根本無法與國企甚至央企抗衡,如果補貼拖欠預期繼續(xù)擴大,最后光伏電站投資市場將淪為幾家獨大的場景,屆時民營企業(yè)將完全退出光伏電站投資市場。另外,從目前來看,國內幾家主力投資企業(yè)正將目前轉移至海外市場,對于海外市場的電力投資熱情正逐漸擴大。
王斯成認為,無路如何,為了保證中國能源轉型目標的實現,必須解決資金問題。但同時,光伏電站建設重心逐漸東移,電力接入、土地成本與人力成本短期內看不到下降的預期,降低度電成本亟須企業(yè)在技術進步上下功夫,只有真正實現光伏發(fā)電平價上網,光伏行業(yè)的市場空間才會真正打開。
原標題:王斯成:光伏指標空間充足,大規(guī)模補貼拖欠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