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加劇,國內光伏組件、逆變器制造商企業(yè)在美國市場越來越難做生意的環(huán)境下,中國企業(yè)將更多海外代工地轉移到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以此應對中美貿易戰(zhàn)。
9月24日,在美國東海岸的巴爾的摩港,海關執(zhí)法人員檢查中國入境貨物變得更加“勤快”,美國對約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10%的關稅措施正式生效。同時,中國海關也對來自美國的產品進行嚴格審查,中國對原產于美國約600億美元進口商品實施加征5%—10%不等關稅的措施也正式生效。
為這場貿易升級戰(zhàn),雙方企業(yè)早已嚴陣以待。最“心累”的要數(shù)光伏組件制造商,前有531新政收緊太陽能新增裝機,后有“逆變器”赫然登上了兩份加稅名單。隨著風機及零部件進入中方加稅清單,風機制造商的日子也愈加難過。
被“雙殺”的逆變器
通過梳理兩份加稅清單發(fā)現(xiàn),逆變器均“榜上有名”。根據(jù)中國商務部對美加征10%關稅商品清單,稅號85044030的逆變器赫然在列。PV-Tech每日光伏新聞消息稱,美國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征收關稅,其中包括逆變器。
中美在逆變器合作上緊密且交叉。美國企業(yè)掌握著逆變器核心組件技術,包括主控芯片、IGBT模塊,這部分是美國出口給中國的產品。而經過中國加工生產成成品后再銷往美國,這便是輸美產品征稅對象。
對核心技術加征10%關稅,中國太陽逆變器廠商的成本將隨之增加,影響包括華為、陽光電源、錦浪新能源、固德威、古瑞瓦特、三晶等逆變器廠的市場布局。特別是陽光電源和華為整個供應鏈都在中國,或將受到較大影響。
被問及貿易戰(zhàn)對逆變器加10%關稅,對公司影響多大,陽光電源回復稱,2017年出口到美國的逆變器收入占公司營業(yè)收入約1%,占逆變器營業(yè)收入約3%,且人民幣貶值對出口業(yè)務有一定正面影響。
在中國逆變器公司錦浪新能源相關負責人看來,目前10%的關稅影響在很大程度上都被匯率所抵消。當關稅上漲到25%時,公司會做出一些調整。“公司非常重視美國市場,也會竭盡所能爭取更高的海外市場占有率。”
伍德麥肯錫指出,2017年,美國進口的集中式逆變器有4%來自中國,戶用進口逆變器則達70%。征收10%關稅影響不大,一旦征收25%關稅,美國進口中國逆變器價格將上漲0.01至0.03美元。
不過,由于逆變器只占整個項目成本3%至8%不等,預計加征關稅對單個逆變器供應商的市場份額影響,要大于對整個太陽能市場的影響。
美國加碼化工原料,中國限制設備及零部件
此前兩次加稅政策,資源化工產品成重災區(qū),聚乙烯產品全部囊括其中。聚乙烯可廣泛應用在化工領域,包括高壓電線的絕緣材料。
通過梳理本次美國對華加征2000億關稅清單發(fā)現(xiàn),涉及化工部分主要商品包括:第一類:石油、天然氣、煤炭、瀝青、氧化鎳、氯酸鹽、氫化物、二溴化乙烯;第二類:化學制品、合成制劑、顏料;第三類:化纖、纖維材料等。
在中國對美征稅名單上,LNG、生物柴油及其混合物、不含或含有按重量計低于 70%的石油或從瀝青礦物提取的油類、氧化鎳燒結物等位列其中。
相比美國加碼化工原料關稅,中國更多的是限制設備和零部件。在中國公布的關稅清單中,更多出現(xiàn)的是設備及配套零部件,涉及太陽能電池、繼電器、電容器、內燃發(fā)動機的發(fā)電機、鋰離子蓄電池、風機及其零件、汽輪機、水泵等。
近年來,中國風電高速發(fā)展,無論在設備制造還是在電廠運營上,都處在全球領先位置。然而美國卻不是主力市場。據(jù)悉,2017年,中國對美國的風電設備出口量不足美國風電建設設備用量的1%。
全球第三大風機制造商金風科技告訴記者,公司美國業(yè)務占比非常小,2017年銷售容量30MW,在國際銷售容量占比小于10%,2018年訂單容量30MW。公司在全球交付的風機的零部件盡量屬地化采購,整體看中美貿易摩擦對公司影響非常小。
政府擴大融資支持、企業(yè)尋求海外代工
《金融時報》撰文稱,美中兩國彼此加征了創(chuàng)紀錄關稅,中國企業(yè)在美國市場越來越難做生意。
即使增加10%關稅,中國商品仍具有一定的價格優(yōu)勢,再加上人民幣貶值近8%。但如果一旦稅率增至25%,企業(yè)就難以承受了。
對此,外資投行早有預測,中國面臨的加征關稅成本很容易通過財政政策抵消。同時,中國很有可能為進出口公司減稅和提供補貼,甚至可能減免電費和土地使用費。將制造廠設在中國的美國住宅逆變器廠商Enphase,正打算將產線遷移到墨西哥。但由于墨西哥的工廠預計到2019年二季度才能投產,Enphase不得不面臨長達9個月的高昂進口關稅。
面對美國加稅壓力,9月19日,國務院宣布,將減稅并擴大對民營企業(yè)的融資支持,為企業(yè)進出口提供便利的措施,比如壓減通關時間和完善出口退稅政策。
產線轉移海外是目前企業(yè)“自食其力”抵御增稅的方法。歐盟和美國2012年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加征懲罰性關稅時,中國企業(yè)曾迅速將生產轉移到了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如今,印度成為了新的海外代工地。今年7月,陽光電源在印度投產3GW的逆變器制造基地;8月,上能電氣宣布3GW產能的逆變器制造基地在印度投產。
上述錦浪新能源相關負責人也稱,會尋找一些成熟的海外代工廠解決這個問題。
想轉移的不僅僅是中國企業(yè),在華外企也有外遷之勢。據(jù)北京和上海的美國商會調研,超過47%的在華美企預計會受到“強烈的負面影響”。為應對貿易戰(zhàn),35%的受訪企業(yè)已把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或者正在考慮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