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初出國門,英國等國家在科研實力上確實比中國強很多。”當年,25歲的王濤到英國薩里大學攻讀軟凝聚態(tài)物理博士學位,實驗室里看到的儀器等科研設備,包括實驗室的先進管理經(jīng)驗,都讓王濤感到震撼。
拿到博士學位,經(jīng)歷兩所名校博士后工作,王濤7年前回國擔任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也見證了中國科研綜合能力的快速提升。
“選擇出國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出去學習提高自己。”王濤說,在英國時,海外的導師、朋友經(jīng)常會問自己回不回國這個問題,王濤每次都會堅定回答“一定回國”。
回到國內的王濤,感受到了學校對人才的尊重:科研平臺一切按照先進水平規(guī)劃,科研經(jīng)費支持到位,確保了實驗室在材料合成與器件制備等各個研究方向都有空間發(fā)揮。
如今在王濤課題組300多平方米的實驗室里,各類前沿儀器一應俱全。
地球圍著太陽轉,萬物生長靠太陽。王濤的研究瞄準了太陽,向太陽要能量。他的研究方向具體涉及由有機、無機半導體材料構筑的光伏太陽能電池和發(fā)光器件,他是一名“追光者”。
據(jù)介紹,在人類利用太陽能的各項技術中,太陽能電池在當前已獲得廣泛應用。找到一種成本低、效率高、柔性好的新型有機材料,研制出新一代太陽能電池,是世界各國科學家孜孜以求的目標。
王濤想到了有機高分子材料,因為基于此材料作為光敏活性層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具有低成本制備、柔性、半透明甚至全透明等優(yōu)點。
在王濤看來,有機高分子材料韌性好,對做研究、做人來說,也具有啟發(fā)性。
“遇到問題要有韌性,能夠吸收沖擊,把沖擊和壓力轉化為動力,這也是高分子材料的一個特點。”王濤也如同由高分子材料打造一般,善于從失敗的科研經(jīng)歷中發(fā)現(xiàn)問題,“有時候把為什么失敗弄清楚,離成功也就不遠了。”他說。
王濤感慨,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10年前的中國處于追趕國際前沿的狀態(tài)。近5年以來,中國已經(jīng)走在了世界前列,在國際上處于引領地位。在這背后,離不開中國科研工作者們“夸父逐日”般的執(zhí)著和努力。
如今,王濤的實驗室團隊有30人左右,不僅吸引了英國籍博士后前來工作,更不乏來自泰國等國家的訪問學者,來學習中國的太陽能電池制備相關技術。
實驗室的吸引力,來自“硬核”的實力:王濤實驗室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最高轉換效率已經(jīng)突破18%,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王濤說,希望再經(jīng)過3年到5年的時間,通過對新的有機材料進行精細微觀結構調控,進一步提高轉換效率和電池壽命。
“下一步,我們希望制造出平民價格的便攜式充電產品,實現(xiàn)把太陽能發(fā)電裝置穿在身上的愿景,影響改變大眾生活方式。”王濤信心滿滿。
面向未來科技的星辰大海,王濤滿懷憧憬:把太陽能電池材料做成半透明狀貼在窗上,讓一部分光透過窗戶,還可以起到發(fā)電的作用;設計出更多平民價格的卷軸式充電寶、更加大眾化的便攜式可穿戴太陽能產品……
原標題:高校教授王濤成“追光者” 立志“把太陽穿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