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從“靠天吃飯”到清潔能源大省
經濟發(fā)展,電力先行。我省著力優(yōu)化能源結構,加快發(fā)展核、風、光、氣等新能源,電力工業(yè)從改革開放初期全國倒數(shù)的落后位置,到進入全國先進行列,走出了一條從追跑、跟跑到領跑之路
從“靠天吃飯”到清潔能源大省
“水火并舉”,從“倒數(shù)”到“前列”
福建地處東南沿海,溪流密布,雨量豐沛,地勢西高東低,河流坡降大,水能資源居華東之首。
早在上世紀50年代,福建就積極開發(fā)清潔廉價的水電。1951年,古田溪水電站一級一期工程正式動工,是我國最早開發(fā)的梯級水電站,也是福建省第一個大規(guī)?;üこ?。
但是,由于當時海防前線的特殊地位,福建包括能源電力在內的工業(yè)和基礎設施建設長期滯后于其他沿海省份。1978年,全省發(fā)電裝機容量僅128.75萬千瓦,發(fā)電量40.74億千瓦時,社會總用電量29.49億千瓦時,人均用電量120.24千瓦時,人均裝機容量、用電量比全國平均水平少一半以上,處全國倒數(shù)地位,與沿海其他地區(qū)相比大約落后了20年。
乘著改革開放東風,特別是“八五”以來,我省“水火并舉”,充分發(fā)揮水電資源和港口資源優(yōu)勢,采取中央、地方、部門、企業(yè)、外資“五個輪子一起轉”,陸續(xù)建成投產了水口電站、棉花灘水電站及華能福州電廠、后石電廠等一批高技術、大容量的水火電機組。1997年,全省裝機容量達776萬千瓦,發(fā)電量310億千瓦時,人均裝機容量和人均發(fā)電量趕上了全國平均水平。
小水電也快速發(fā)展。1982年中央領導到福建調研小水電建設,拉開了全國建設農村電氣化縣的序幕。福建成為全國著名的小水電之鄉(xiāng)和農村電氣化縣建設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被譽為“全國小水電搖籃”。
閩江、九龍江干支流上建起了星羅棋布的大小水電站,水能資源得以充分開發(fā)。但是,由于全省裝機容量中水電比例高達60%,其中80%水電站是調節(jié)性能差的中小水電,火電中,中小型機組較多,福建電網作為獨立電網,仍“靠天吃飯,受天制約”,一旦遇到旱災,就不得不“拉閘限電”。“十五”期間,隨著經濟快速增長,“水電大省”福建成為我國缺電最為嚴重的幾個省份之一。
“十五”后期,我省加快電力結構調整步伐,新上了一批火力發(fā)電大項目。直至2005年底,火電裝機934.54萬千瓦,首次超過水電裝機(822.49萬千瓦)。2007年,水火電比例進一步調至4∶6,徹底改變了長期以來“靠天吃飯”的問題。全省年發(fā)電量和全社會用電量雙雙突破千億千瓦時,是改革開放前的25倍,年人均生活用電量躍升至全國前6位左右。
原標題:福建:從“靠天吃飯”到清潔能源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