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的問題較容易理解,你要有向陽的、無(強烈)遮擋的、具備安裝條件的地面、屋頂或者至少是南墻。三個條件缺一不可。而具備條件的空間大小決定了最多能裝多少。我們以多晶硅組件為例,平鋪或近似平鋪的話,每平米約能裝150Wp。而考慮全年最大利用光照的話,要安裝成最佳傾角,這就要根據地理緯度來測算了。
另外強調的一點是,很多人的普遍想法是必須有屋頂或空地才能安裝光伏組件,但這一點對以住樓房為主的中國居民來講,并不具備普遍意義,而在南墻上安裝,以類似雨檐的形式安裝,則能適應更多的中國家庭。而且,南墻安裝不像屋頂安裝存在產權問題,也不會和太陽能熱水器搶占空間,因此更具有普遍意義,有更大的推廣意義。
預算不用多講,分布式光伏電站根據規(guī)模大小,單價約在9-12元/Wp之間。這個單價跨度挺大,主要是電氣結構和支架結構以及人工成本變化空間較大。如果使用更好的材料或安裝方案,價格甚至可能更高一些。而如果規(guī)模較大,成本控制較低,也有可能控制在9元/Wp以下,此處的數據只是個經驗數據,尚需市場行情的變化而具體分析。
用電情況要復雜一些,這要考慮家庭的用電習慣和用電量。
上班族在白天用電幾乎為0,只有早上和晚上用電量較大。而居家型往往白天到晚上睡前一直有電量消耗。
光伏安裝后,其發(fā)電量基本是靠天吃飯,人為能夠產生的正面影響非常少。由于一般來講,用電價格比余電上網電價要高,因此,光伏發(fā)的電量,家庭用掉的比例越大越劃算。
但用電習慣是各個家庭的具體情況決定的,不是隨便就改變的,因此在居家型的家庭中,要多考慮用電、發(fā)電曲線的匹配。而上班族家庭的用電曲線和光伏發(fā)電曲線是基本互補的,因此其發(fā)電主要用于上網,此時用電、發(fā)電曲線的匹配程度就相對不太重要。當然,目前正在醞釀的物聯網和智能家居的發(fā)展,會在白天產生很多待機用電,而且可以遠程控制一些耗電工作在白天進行,因此,智能家居發(fā)展成熟后,和光伏分布式發(fā)電將成為絕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