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大賽綜合排名三甲的獨到之處:
RhomefordenCity
這是來自意大利的團隊Rhome為羅馬TorFiscale區(qū)“永恒之城”住宅小區(qū)設計的公寓房,面積60平方米,是一棟四層住宅的頂層。該設計之所以給評委留下深刻印象,是因為其屋頂和部分外墻被一套光伏系統(tǒng)覆蓋,這些太陽能板可以隨著太陽光照的變化自動調(diào)節(jié),最大可調(diào)角度為15度,以便更有效地利用太陽光。
此外,為了在夏季保持住宅的涼爽,Rhome公寓還充分利用了自然風,設計了可對流的窗戶以及雙陽臺(或雙走廊),這也為未來的擴展保留了余地。這一小巧節(jié)能的公寓設計,是未來城市可持續(xù)性住宅項目的最佳潛在選擇。
Philéas
這實際上是“大西洋挑戰(zhàn)”團隊為法國西部南特市的一棟名為Cap44的老舊歷史建筑設計的翻新方案。該建筑的歷史可追溯到1895年,是世界上第一棟鋼筋混凝土建筑之一,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因此必須保留建筑本身,但又要使其“獲得新生”。
“大西洋挑戰(zhàn)”團隊的解決方案是在Cap44的外面罩上一個特別設計的木制框架,不但起到裝飾作用,而且開辟了一批溫室,這些溫室可以用來種植農(nóng)作物。此外,在Cap44原有的混凝土墻壁上掏出一些細細的“窗”來,以便自然光照進建筑內(nèi)部。另外,使用3D打印木制模塊來重新間隔Cap44的內(nèi)部空間,劃分出不同的功能區(qū)。
Prêt-à-Loger
荷蘭團隊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設計方案并不是建造一座全新的房子,而是要改造目前荷蘭最普遍的住宅模式———聯(lián)排別墅。他們的設計方案是給這些房子加裝一層“皮膚”以提高能效,原型屋已經(jīng)可以達到電能完全自給。
這層“皮膚”主要包含一套太陽能電池板和一套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這套太陽能電池板不但可以完全滿足正常家庭用電,多余電力甚至還夠支持一輛電動車。而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可以直接凈化家庭污水,還兼顧保溫功能。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團隊估計,他們的設計將適用于全荷蘭大約140萬戶家庭,產(chǎn)生可觀的節(jié)能效應。